
类别:MK体育 发布时间:2025-10-10
撰文丨黄一纯
喜欢体育的人一定是有情怀的。
为什么说学体育的人都很可爱?他们会有很纯真的一面,也会有很炙热的一面。
王冰玉,一个在冰壶世界里闪耀的名字。想了解王冰玉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她的冰壶比赛。这么多年,我看着她在冰壶场上一步步走来,那份坚持和热爱不得不让人拜服。比起一般人,王冰玉在冰面上更像是一颗稳稳当当、直击靶心的冰壶。在冰与石的交响中,王冰玉演绎着自己的运行法则,那是唯有在冰壶的世界里才能完全领悟的语言。
结缘冰壶,初露锋芒
王冰玉,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,自幼便与冰雪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她的父亲,曾是80年代国家冰球队的队员,那段辉煌的历史,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,悄然在王冰玉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。每当父亲讲述那些出国、出征的故事,她总能感受到那份属于体育人的坚韧与激情。「我觉得从他身上我是能看到我自己的名字里头为什么会有一个“冰”字」。这份情感,如同一股暖流,流淌在她的血脉中,滋养着她的成长。
对于冰壶,王冰玉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情。在她看来,这项运动不仅仅是竞技与比拼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。她见证了冰壶在中国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历程,也亲身经历了那份从不为人知到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的喜悦与艰辛。她就如同一位守护者,陪伴着冰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
当我们问到是否记得第一次接触冰壶的场景时,她立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。她甚至记得自己第一次穿上冰鞋、第一次踏上冰面的那一刻,那份激动与紧张交织的心情。没有专业的场地,没有专业的器材,穿着运动鞋、套着塑料袋,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冰壶之旅。
道远且长,虽远必达
王冰玉是中国女子冰壶队的前队长,自然也是这支队伍中的灵魂人物。在她的带领下,中国女子冰壶队屡创佳绩,成为了冰壶赛场上的一支劲旅。
2009年,韩国江陵女子冰壶世锦赛上,王冰玉率领中国队以8-6战胜瑞典队,夺得了中国冰壶史上的第一个世界A级赛事冠军。那一刻,她仿佛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,感受到了那份属于胜利者的喜悦与自豪。她紧紧握住手中的冰壶,这是她最亲密的战友,陪伴她一起走过了这段漫长而艰辛的征程,荣耀的背后总是充满了汗水与泪水。
聊到出国比赛的经历,王冰玉说到「新西兰对我来讲印象是很深刻的」。国家队的8个人里面,5个女孩去了新西兰,4个场上队员加1个替补,留了3个人,王冰玉当时就被留在家里了。回家就一顿哭鼻子,哭完之后,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,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出国。漫无目的地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,还去献了个血,对于寻找目标和方向这件事陷入了迷茫。队友回来跟她讲在新西兰住的酒店,王冰玉到现在都记得,拉开窗帘对面就是一座山,山上四季分明,山顶是白色的雪,然后下面是红色的、黄色的、绿色的,非常漂亮;跟她讲新西兰队的4垒投壶非常准;跟她讲在她们语言不通的情况下,点外卖是怎么连说带比划……
后来当她出国开始参加比赛时,因为年龄的原因,可以参加成人组的比赛,也可以参加青少年组的比赛。王冰玉的队友有两个已经不能参加青少年的比赛了,所以参加完成人的比赛就回家休息了。王冰玉和爸爸抱怨太累了,过两天还要继续参加青少年的比赛,羡慕队友已经休息放假了。当时没有凡尔赛这个词,王冰玉的爸爸忍不住吐槽她:“现在你嫌累了,当时谁出不去国,在家哭鼻子?”就在这一瞬间,王冰玉意识到:
「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。可能会遇到想要进市队,市队不留你;想要进编制,转编转不进去;找个名师,名师不收你;或者收了你之后,不正眼看你……但你依然想要坚持下去,你也不知道为什么,可能是因为自己很倔强,不服输,或者觉得自己能行。任何时候别把那个自己丢了,永远别忘了那个曾经可能到处碰壁,甚至有点狼狈,但就是满腔热血的那个自己。可能真的是有了那个自己,才有了后面所有的坚持;这些坚持,也才变得有意义。」
在迷茫的阶段,至少别让自己停下来,别真正的“躺平”。给自己一个调整的空间,让自己可以有一段时间静下来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会有什么东西、什么样的风景在等着你。带着期待和一颗向好的心,行必能至。
退役后的王冰玉,并没有离开她热爱的冰壶事业。她以另一种方式,继续陪伴着冰壶的成长与发展。北京冬奥会期间,王冰玉担任了冰壶项目还有轮椅冰壶的项目竞赛主任。虽然竞技体育是残酷的,人们只会记得冠军,但王冰玉却尽力让大家在这个赛场上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、细腻、文化、胸怀,无论名次排行第几,都不虚此行。
她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,自己并不喜欢被人称为“冰壶女神”,因为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运动员,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努力的普通人。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——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、永不言败。
如今,王冰玉已经走过了自己的冰壶生涯的大半程。但无论走到哪里,她都会带着那颗对冰壶的热爱之心,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冰雪奇缘。她相信,在未来的日子里,她会以不同的方式,继续陪伴着冰壶的成长与发展,让这份属于冰雪的传奇永远延续下去。